諮詢/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專任主治醫師林俐嘉
模特兒/溫柔媽咪盈君
攝影/米果攝影(0918-356564)

妊娠水腫經常在懷孕中、後期出現,讓許多孕媽咪為此叫苦連天,依中醫的觀點,認為水腫與體質有關,透過食療與按摩加以調理,有助於改善容易水腫的體質。

食療+按摩 雙重調養

琇琇懷孕剛滿7個月,她的體態看起來已有些豐腴,走路時明顯較為沉重,最近她發現小腿及腳背浮腫得很厲害,腳踝好像變粗了,穿鞋時會有脹麻感,感覺鞋子像是小了一號般,用手按壓還會出現凹陷的痕跡。

妊娠水腫怎麼回事?

關於上述的個案,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專任主治醫師林俐嘉表示,這就是孕婦典型的「下肢浮腫」,中醫又稱「子腫」。林俐嘉醫師提到,門診中時常可見孕媽咪因為下肢水腫而上門求診,如果經過休息後,浮腫變得較為輕微,或僅剩下小腿還有浮腫現象,即為「生理性水腫」,通常發生在懷孕中、後期,只要多休息、少吃鹽,避免久站、久坐,適當抬高下肢以刺激循環,就能減輕症狀。

中醫看妊娠水腫的原因

林俐嘉醫師表示,妊娠水腫發生的原因,西醫認為是因為胎兒的壓迫,進而使下肢靜脈血流受到影響,於是造成水分滯留於下肢;若以中醫觀點來看,水腫與脾虛、腎虛有關。

林俐嘉醫師說明,脾胃為後天之本,所以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會改變他原來的體質。中醫所稱的「脾」並非指脾臟,而是泛指消化道中胃、十二指腸、空腸、迴腸、脾臟等臟腑及其相關功能。

脾的主要功能在於將食物轉化為有用物質,再輸送至全身,脾虛簡單來說,就是身體的消化、吸收、代謝功能較差。懷孕到了中、後期階段,由於胎兒橫阻於身體中央,阻礙了身體內部的氣機循環,直接影響消化功能,使水分無法正常代謝,脾虛的孕媽咪在懷孕前期會有明顯的噁心、嘔吐症狀,到了中、後期則易發生拉肚子或大便黏膩、脹氣及中暑,有以上症狀的孕媽咪,通常水腫的情況也會特別明顯。

腎在中醫理論屬於五臟六腑的根本,是先天之本,與一個人天生體質的強弱傾向有關,腎虛者水分代謝會比較緩慢。林俐嘉醫師指出,較嚴重的水腫,或是全身性的水腫通常與腎氣不足有關。

懷孕期間患有妊娠高血壓的病人,出現尿蛋白與水腫,這樣的情形常與中醫所說「肝腎陰虛」、「腎氣不足」等證型有關,是較為嚴重的情況,需要由醫師監控,不宜自行進補,溫補過頭反而會使血壓更高、水腫更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