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華人健康網/記者張世傑/台北報導-2012年07月08日 下午12:53

炎炎夏日,正是「冬病夏治」的好季節。中醫師表示,夏天做好預防疾病的保健措施,就可降低好發於秋冬時節的疾病,像是鼻炎、過敏性氣喘等皆是,而三伏天穴位敷貼療法(簡稱三伏貼)為利用1年中最熱的3天,也是人體陽氣最旺時進行敷貼,可提升人體免疫力;只是這項療法健保並不給付,需自費。

周彥均醫師表示,三伏貼是一種結合針灸、經絡與中藥學,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刺激,達到預防過敏氣喘疾病效果。

苗栗大千醫院中醫科周彥均醫師表示,三伏貼是一種結合針灸、經絡與中藥學,在夏天陽氣最旺的三伏天以不用打針、不用吃藥方式用中藥直接貼敷於穴位,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刺激,達到預防過敏氣喘疾病效果。傳統中醫所稱的三伏天是指初伏天、中伏天、末伏天,為依據節氣曆法所計算而來。今年初伏在國曆7月18日,中伏在7月28日,末伏在8月7日。

 

三伏天穴位敷貼採用白芥子、細辛、甘遂、等性質溫熱的中藥製成藥膏,貼敷在背部大椎、大杼、風門、肺俞等穴位,敷貼的時間每次貼2到4小時,因個人膚質不同,有的會有輕微發泡的情況發生,如局部有灼熱感或疼痛時,可提前取下,大陸相關研究顯示連貼1年,比只貼1年或2年者為佳,所以一般也以3年為1療程。

 

周彥均醫師指出,三伏天穴位敷貼治療是根據「冬病夏治」的理論,在特定的時間以中藥做成的藥餅敷貼特定穴位,以達成治療疾病和改變體質的目的。不過三伏貼敷貼時間,並非僅限於這3天才有效,通常三伏天的前、後1個月都是天氣最炎熱的時候,現在也是治療的好時機,這種療法屬傳統中醫的外治法之一,因為有驅寒溫陽的作用,所以特別適合虛寒體質的人。

 

這種療法是先將中藥製成藥餅,然後敷貼在穴位上,經皮下吸收及刺激穴位進而達到治療效果,三伏貼除可減少腸胃道干擾、延長藥效外,尤其適合不愛服藥的小朋友及服藥過多的老人家。

 

周彥均醫師強調,三伏天穴位敷貼療法可增加非特異性免疫功能,和腦下垂體、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;能有效降低過敏狀態,進而達到抗過敏的作用。不過孕婦、小於1歲以下幼兒,及嚴重皮膚和藥物過敏者,並不建議使用此法;另敷貼當天最好不要吃竹筍、生冷、辛辣刺激的食物,以免影響治療效果。


文章連結 http://www.top1health.com/Article/6324

 

arrow
arrow

    T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